• 2021.01.29 SPECIAL

    【唐鳳】
    創造出「共同價值」
    之「工作風格」

     2020年,全世界深陷在新型冠狀病毒的漩渦當中。在這當中,台灣數位政委唐鳳以「台灣的希望」之姿一躍成為世界知名的人物。

     唐鳳率先領導開發了台灣防疫對策之一的「口罩地圖APP」,使藥局位置及口罩庫存一目瞭然。此項開發將國民從「口罩之亂」之中拯救出來,成為了世界注目的焦點。

    唐鳳公開承認跨性別身份,更是擁有智商180的天才程式設計師。擁有多種面貌的她,背後的成長過程也受到人們的關注。

     從8歲開始學習寫程式、14歲時離開中學校園、15歲開始正式創業。之後曾擔任過美國蘋果公司的顧問並參與開發Siri,在33歲時退出商業界。此後,在35歲時成為台灣史上最年輕的閣員,擔任數位政委。智商180、跨性別、黑客、同時也是詩人。

     大放異彩的唐鳳,並不是單靠一個人達到現在這樣的成功,而是靠著與多人協調、共享的行事風格廣為人知。

    此外,為了跟人保持協調與共享性,唐鳳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有「茶」的相伴。

    唐鳳的工作風格到底為何呢?我們在網路上對她進行了專訪。

    打開心門、聽取周圍的意見

    ──唐鳳您本人相當能夠理解他人立場並相當寬容。您在闡述您政治信條的關鍵字時,更時常提到「Radical Transparency(完全透明)」理念。讓您如此重視與他人共享的理由為何呢?

    其實包括這次訪問在內,我日常的行程、會議上的發言、跟訪問者的對話等,全部都可以在網路上查詢到。「共享」對我來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宗旨。

    為何這樣說呢,是因為我認為世界上的每個人雖然都有不一樣的立場,但其實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擁有共同的價值觀。

    好比說,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GDs)、包容性成長、或是創新等。在這些議題上面,想必世界上很多人都擁有相同的價值觀。

    基本上人們對於這樣的政策都會有正面的價值觀,有負面想法的人是比較少的。說得極端一點的話,不會有人說「要破壞地球」這樣的意見。

     雖然大眾媒體一般比較著重在彰顯對立,往往焦點都集中在那些彼此難以達成協議的小地方。

     無論是誰,都會因為立場不同而有不同意見,但重要的是將大眾「共同價值觀」像拼圖一樣結合在一起。我想要實現的是一個不遺留任何人,完全透明化的社會。

    ──口罩地圖也是歸功於有公民黑客的協助(願意幫忙的公民程式設計師),僅僅3天就可以完成,將國民從當時的「口罩之亂」解救出來。您認為有什麼成功的要因?

    我認為在社會創新這個方面,就是有8個字叫做「開門造車,你行你來」。不要單槍匹馬的追求成功,而是能夠展開心胸,可以聽取彼此意見。

     我認為「眾人之事、眾人助之」,社會大眾的事情,就應該要由社會大眾一起參與。

     以口罩地圖來說,並非由開發者決定一切,而是聽許了許多第一線的意見,慢慢改進完善了整個系統。

     最重要的是市民的「信頼」。政府相信市民,而市民也回應這樣的信賴。完全透明原則就是成功的原因之一。

    將一切「過程」共有,連結到更到的成果

    保持完全透明有其原則,不只是「結果」,而是讓大家在「過程」中能夠共同參與是更重要的。

     好比說這次的口罩地圖,如果僅僅是分享成果,很有可能會遭到許多市民的排斥或抗拒。這是因為他們在過程中沒有參與,自己的意見沒有被充分聽取。

    但是,若能夠共享「過程」,甚至是聽取反對意見的話,反而能夠創造出一個更成功的系統。

     此外,在達到這樣共作的結果之前,大家都能分擔一路上的苦惱和辛勞,進而更加理解彼此,也能得到更多周遭人的協助與加油。

     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從一開始就邀請周邊關心的人們一起參與過程,這點非常重要。在剛開始的起點就將周圍的人們當作「參加者」,一起同心協力,將會創造出更大的成果。

     口罩地圖亦是如此,事前就先分享整個計畫的主旨,避免過大的反對聲量,進而能夠得到大家的理解與幫助。

    ──理解他人,並且接受他人意見絕對不是簡單的事。我們要如何與他人一起尋求共識共同協作呢?

     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要先努力去理解對方。

     捨棄掉一般的攻防「從零和(一方勝利、一方落敗)」走向共和(兩者雙贏)」,尋求讓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共識相當重要。

     在這裡所說的共識,不需要追求完美的結論,而是「粗略的共識」。「粗略的共識」就是「雖然不是說很滿意,但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狀態。

    這樣的溝通方式,沒有勝者也沒有敗者。創造出一個沒有一方落敗的世界是相當重要的。

     不同的意見就如同拼圖般不斷排列組合,最終一定能創造出更接近理想對話的雛形。

    不管是誰都擁有的「共同價值觀」

    ──我們要如何才能像您一樣,可以包容並接受他人意見呢?

     我想我的角色是非常明確的,在不同立場的人們之中,幫助大家找出當中共同的價值觀。我稱這樣的角色叫做「轉譯者」。

     一旦找到共同的價值觀,就能夠從各種不同的做法中,創造大家都能接受的新的創新。

     同樣的,人們不該只停留在與自己相似經驗或想法的組織中,我建議應該要跟不同文化及世代交流才是。

     在同溫層中,結論就是只會反覆聽到一樣的意見。跟不同立場的人接觸,自然就能夠累積自己去「接受他人」的經驗。

    例如,這次的口罩地圖,就是主要由國家專案的開發者以及公民黑客出身的開發者一起創造的共同專案。

     一方是比較傳統的開發方式,另一方是反應比較靈敏的方式。多多少少在開發當中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衝突。

     但是反過來看,雙方雖然彼此有不同的立場,但其實有著同樣的價值觀。那也就是希望民眾可以和平、能夠拿到口罩。

    一旦有了共同價值觀,就會發覺彼此的好,彼此分工。而「轉譯者」就是在這中間促進彼此理解,創造出粗略共識的人。

    藉此就會發現「無論是誰都有著共同的價值觀,有著大致相同的意見」。更能發現沒有誰對誰錯,而是「理解各種不同的想法」才能有更大的創造性。

    ──有沒有什麼契機,或受到什麼影響,讓您開始有重視「互相理解」這個想法的呢?

      接觸到網際網路,對我來說有很大的影響。第一次接觸到網際網路,是在1993年我12歲的時候。

    在網路時代之前,資訊就像是一座座孤立的山,還沒有連結成一整片山脈。 

     但在有了網路這項技術之後,就算是完全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背景的人,也能夠連結在一起。網路上沒有強制力,更沒有特定領導人。

     我感受到網路相當高度透明化,而這更是在政治的世界裡必須要有的價值觀。透過網路,與人種及國籍、年齢及性別都不清楚的陌生人共享目標,透過協作來找到自己的歸屬感。

     當時很有名的就是「古騰堡計畫(世界的經典古籍電子化、公開化運動)」。

     古騰堡計畫,是將作者死亡經過一定期間,著作權已過期的名著數位化,並在網路上公開的一項計畫。

     當時,我閱讀的外國書籍都是翻譯版本居多,也很想要嘗試閱讀原文書。但,原文書非常難以取得。

     但也是當時,我知道了古騰堡計畫。因為有相當多可以免費下載的作品,我便開始閱讀這些電子版書籍。

     在那之後,我自己也開始參與了古騰堡計畫。我閱讀了大量的古典書籍,不必耗費一絲成本便能學習各種思想知識。

       有了這樣的經驗,我開始想要飲水思源,想要將他人的恩惠也回饋出去。

       因此,我也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也可以公開、免費取得我的發言,將我所學到的也變成自己的東西。

    藉由泡茶來重新調整自己心情

    ──體認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並且接受它,與自己的對話也是需要時間。在您忙碌的每一天中,您是怎樣創造與自己相處的時間呢?

    當然我也是人,總是需要時間去整理自己的感情。我在這個時候就會泡一壺茶。

    好比說,如果我在網路上看到讓我心情不舒服的字眼時,我會混合兩種不同茶葉,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味道。

    去體驗一個從未經驗過的全新味道,能夠平息我的憤怒。我會等待我的情緒平復,一邊整理情感,並且聽一些從沒聽過的音樂。

    組合兩種茶的嶄新味道,便是一種創造力,我認為也是一種小型的創新。

    ──其他來看、您會選擇什麼樣的時機喝茶?

    我的廚房裡有大約20多種的茶。早上喝比較提神的,晚上喝的則是比較幫助睡眠的茶。

    我也有一個「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的習慣。在這25分鐘的工作時間,我的手機是在勿擾模式,全神貫注於工作。而在5分鐘的休息時間,我會泡杯茶來尋求片刻寧靜。

     茶對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日常存在。

    對我來說,享受喝茶的樂趣,既是一個讓我能夠整理自己,並回到與他人對話狀態的一種儀式,也更是為了能與不同的立場的人慢慢找出「共同價值」的行為。

     在台灣,透過喝茶與他人交流意見的機會相當多。

     例如,我們現在一邊對話,然後一邊泡茶。同樣的,在台灣不論是政治人物也好,或是一般市井小民也好,不同背景的人都經常透過喝茶的行為來進行對話。

    當發生對立衝突時,也常常出現「先喝杯茶消氣」這樣的對話。

     對我來說,茶和科技一樣,都能夠讓人產生共鳴。

     藉由茶所衍伸的溝通,能夠找到彼此共同的價值觀,成為一個創造互助共好的世界的契機。

    這也是我所期許的「不遺漏任何人(Leaving no one behind)」所必要的行為。

    期待有一天能夠和日本的大家,共享一杯茶。

    製作:NewsPicks Brand Design

    TOP PAGE